400-854542542
News Center

新闻中心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公司新闻

imtoken官网下载地址-河南淅川:河滩荒地种出致富新产业

更新时间:2025-07-16点击次数:

盛夏时节,河南省淅川县大石桥乡石燕河村的河滩上,菖蒲郁郁葱葱。村委主任杨圈子拨开茂密的叶片,露出水下盘根错节的根须网:“王书记,看这菖蒲根扎得多牢!”一旁劳作的村民李大姐笑着接话:“荒了二十年的河滩,现在可是咱村的‘聚宝盆’!”

这份“聚宝盆”的转变,始于2025年2月。南阳市卫健体委干部王向东轮换到石燕河村任第一书记。初来乍到,村边那条四季不涸的泉水河和荒废的400亩河道湿地引起了他的注意。捻起一撮湿润的泥土,一个想法在他心中成形:大石桥乡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,一定要守好用好这泉水河。经过调研,王向东发现这片湿地正是种植中药材石菖蒲的天然宝地。

转变并非一帆风顺。“柑橘、杏李、金银花……哪个不是‘一年鲜,两年蔫’?山后头的地都快被野猪拱成筛子了,这荒滩能长出金疙瘩?”脱贫户王建国的疑虑代表了部分村民的心声。

面对疑虑,工作队迅速行动。 王向东带领驻村工作队和村“两委”干部走访周边乡镇取经。回村后,他们通过联户党员,掰着指头给村民算经济账:石菖蒲市场紧俏,兼具美化环境、改善水质功能;亩产鲜品可达7000斤,加工成干药材约1400斤,按现价一斤35元计算,三年亩产值可达4.9万元,远超传统农作物种植效益。经过“四议两公开”程序,村民一致同意第一年试种50亩。

给村民吃下更大“定心丸”的是, 淅川县海峡中草药种植专业合作社及时伸出了橄榄枝,签订了保底收购协议。

春分过后,沉寂的河滩重现生机。17位村民涉水弯腰,精心栽下菖蒲苗。新翻的泥土乌黑发亮,嫩绿的苗株沿河蜿蜒,宛如给泉水河系上一条碧玉腰带。

盛夏一场暴雨过后,李大姐第一个冲到河滩。拨开被雨水洗得发亮的菖蒲叶,她欣喜地喊道:“快来看!这些根须跟老牛筋似的,洪水都扯不断!”50亩试验田安然无恙,绿意盎然。正在记工的村会计打趣道:“李婶子,你这3天拔草就挣了180元,菖蒲还没卖,工资倒先揣兜里了!”

晚风吹过田垄,王向东望着蜿蜒的河道信心满怀:“这片试验田只是起点,明年,咱们要让菖蒲顺着泉水河种满石燕河!”

近年来,淅川县依托资源优势,因地制宜发展中药材产业,不断优化中药材品种布局,初步形成科学化育苗、标准化种植、规模化仓储、订单化收购的全链条产业发展格局。目前,淅川县中药材种植品种60余个,集中连片发展金银花、柴胡、迷迭香、艾草等中药材品种达40多个,种植面积达14.7万余亩,培育中药材种植企业、合作社、大户等经营实体80余家,近3万农户参与中药材种植发展,户均增收6000元以上。(余梓硕 卢晋荥)

(责任编辑:张晓波 )

扫码加微信,了解最新动态

网站二维码
400-854542542

Copyright © 2012-2025 imtoken钱包 非商用版本

SiteMap